您好,欢迎来到玖库
您好,欢迎来到玖库
扫描二维码登录
微信扫码关注“爱玖库” 快速登录
密码登录
短信登录
登录
发送短信验证码
登录
退出
开通销路通,生意更上一层楼>
工信部:已建成超过1万个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服务网点
发布日期:2022-09-16
来源:
作者:

工业和信息化部今日举行“新时代工业和信息化发展”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八场,主题是“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”,介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工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。

党的十八大以来,工业和信息化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,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,深入推进产业优化升级,大力开展节能节水行动,加大资源综合利用力度,坚决打好工业领域污染防治攻坚战,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,绿色生产方式正在加快形成,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取得积极成效。

钢铁行业提前完成“十三五”去产能目标

工业是能源资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重点领域,对全社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影响。

8月,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发展改革委、生态环境部发布了《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》,制定了工业领域碳达峰工作思路和重点举措,明确提出了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13.5%,二氧化碳排放下降幅度大于18%。

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司长黄利斌表示,目前,已初步在钢铁、电解铝、水泥、平板玻璃等行业建立落后产能退出长效机制,钢铁行业提前完成“十三五”期间1.5亿吨去产能目标。

他表示,2021年,我国高技术制造业、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到15.1%和33.7%,较2012年分别提高了3.3和1.9个百分点。

工业是用能用水大户,也是资源能源消费低碳转型的重点领域。黄利斌表示,我们积极推进工业能效、水效提升,加大工业节能监察力度,广泛开展“节能服务进企业”,打造重点行业能效、水效“领跑者”,系统推进工业节水增效,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在“十二五”“十三五”分别下降28%和16%的基础上,2021年又进一步下降5.6%。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在“十二五”“十三五”分别下降35%和近40%基础上,2021年进一步下降7.1%。

谈及如何推动实施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,黄利斌表示:“‘十五五’期间,工业能耗强度、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,基本建立起以高效、绿色、循环、低碳为重要特征的现代工业体系,确保工业领域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前达峰。”

培育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行业骨干企业800家

绿色制造是一种现代化制造模式,构建绿色制造体系的核心就在于推动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、环境影响最小化。

“组织实施了300余项绿色制造重大工程项目,发布了184家绿色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,制定绿色制造相关标准500多项,培育建设了2783家绿色工厂……”

“十三五”时期,工业和信息化部出台《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(2016—2020年)》,以重大工程、项目为牵引,以绿色产品、绿色工厂、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建设为纽带,带动绿色技术推广应用、产业链供应链协同转型,支撑起绿色制造的“基本面”。

与此同时,实施废钢铁、废塑料等再生资源行业规范管理,培育近800家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行业骨干企业,已经成为保障我国资源供应安全的重要力量。

黄利斌表示,2012—2021年,规模以上工业以年均2%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.3%的工业经济增长,能耗强度累计下降36.2%,为支撑工业用能需求和平稳发展、完成全社会能耗“双控”目标作出积极贡献。

建成超过1万个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服务网点

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,动力电池退役量逐年上升。做好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工作,对于保护生态环境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、保障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。

黄利斌介绍,我们已建成覆盖全国31个省、自治区、直辖市超过1万个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服务网点。

截至8月底,190余家汽车生产、动力电池综合利用等企业在全国31个省、自治区、直辖市的326个地市级行政区设立了10235个回收服务网点,同时,培育了45家梯次和再生利用骨干企业,探索形成“梯次电池以租代售”“废料换原材料”等一批新型商业模式,回收利用体系正在逐步完善。

下一步,工信部将落实《“十四五”工业绿色发展规划》《关于加快推动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的实施方案》等政策要求,加快研究制定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,加大退役电池柔性拆解、高效再生利用等关键技术攻关和推广应用力度。开展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试点工作总结,持续实施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管理。


免责声明:此内容系来自互联网,不代表爱玖库赞成此内容或立场。以上信息均由爱玖库(www.aijiuku.com)收集报道,如有转载,请注明出处,谢谢合作!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、公司、企业或个人等的知识产权,请来电或致函告之,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。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请联系(kefu@aijiuku.com)删除。